国五和国六标准是中国针对机动车排放控制制定的国家标准,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污染物排放限值、测试程序以及整体环保性能要求上。以下是国五与国六标准的主要区别:
1. 污染物排放限值:国六标准在国五的基础上大幅收紧了对一氧化碳(CO)、非甲烷烃(NMHC)、氮氧化物(NOx)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限制。例如,国六标准中汽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较国五降低了42%,柴油车则降低了80%以上。
2. 测试程序:国六标准引入了更为严格的测试程序,包括WLTP(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程序)和RDE(真实驾驶排放)测试,以更准确地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排放表现。而国五标准仅采用NEDC(新欧洲驾驶循环)进行测试。
3. 颗粒物数量限制:对于柴油车而言,国六标准首次引入了颗粒物数量(PN)的限制,进一步控制了细小颗粒物的排放,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。
4. 实施时间表:国六标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,即国6a和国6b,其中国6b标准将于2023年起全面执行。相比之下,国五标准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实施。
5. 技术要求:为了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,汽车制造商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和材料,如高效三元催化转化器、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(SCR)等,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,也促进了汽车行业向更加清洁、高效的生产模式转型。
总之,从国五升级到国六,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,旨在显著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,改善空气质量,保护公众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