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青:一种深情的青睐
“垂青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,最早见于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本有济世志,属魏晋之际,天下多故,名士少有全者,籍由是不与世事,遂酣饮为常。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,籍醉六十日,无所言,帝乃止。后武帝登基,复以女妻籍,籍不拒而终不婚,帝深以为异。籍尝登广武,观楚汉战处,叹曰:‘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!’因作《大人先生传》,其文多讽,而人莫能测。籍性至孝,母亡,正与人围棋,闻母卒,对局者请其更戏,籍强忍悲痛,竟局而去,人皆服其志。”文中提到的“武帝登基,复以女妻籍”,此处的“妻籍”即表示武帝对阮籍表现出特别的青睐,此意即为“垂青”。
“垂青”字面意思是眼睛向下看,用以形容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属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喜爱。它是一种带有深厚感情色彩的表达,往往蕴含着尊重、器重和信任。
在现代社会,“垂青”依然被广泛使用,尤其用于描述领导或权威人物对某人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支持。例如,当一位企业家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时,可以说他得到了对方的“垂青”。这种情感超越了普通的欣赏,更多地包含了一种责任感和期待,希望被青睐者能够不负所托,有所作为。
总之,“垂青”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优雅表达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,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真诚与尊重,以赢得他人的认可与信赖。